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庞明川 PANG Mingchuan
机构地区:[1]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5
出 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28-39,共12页Journa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研究”(19ZDA056);部省共建长期合作研究项目“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推动结构改革政策研究”(12118007)。
摘 要:本文首先对政策期限与结构、政策组合与目标等宏观政策的性质与政策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再以1998年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政策表现作为典型案例来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宏观政策组合、宏观调控制度与政策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揭示宏观调控“政策—制度”的演进逻辑,即向实现稳定的“短期+长期”政策效应转化。研究发现:以需求管理为主、供给管理为辅,以总量为主、结构性为辅的政策搭配与组合可以实现短期为主、长期为辅的最佳政策效应,应成为宏观政策组合在期限与结构上的最优选择。我国在长期的政策实践中已初步形成了这一政策优势,但还需将这一政策优势固化和定型为制度优势以持续地实现更高水平的供求动态平衡及总量与结构平衡。相较于西方主流理论对短期效应的偏好迎合其政党制度和选举周期,中国宏观调控则通过总量与结构的双轨并行实现了“短期+长期”的政策效应,这与政党性质与社会制度追求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目标相一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