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论意涵及其中国行动  被引量:1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Work Creates a Better Life"and China Ac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东俊 庄穆[2] Xie Dongjun;Zhuang Mu

机构地区:[1]福建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12 [2]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出  处:《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9-24,共6页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9年度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FJ2019ZTZ019)。

摘  要:马克思对劳动的诠释过程实质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考察,深刻揭示了劳动在美好生活历史性生成中的作用。在马克思语境中,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和能力的确证和展现,并作为生成人的生活世界的深刻本体。然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造成劳动异化,美好生活疏离于劳动者成为逻辑必然;积极摒弃异化劳动,实现劳动自由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复归,构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径。劳动自由的深层理论旨趣在于实现美好生活的公共性。中国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乃至强起来的道路上,中国劳动者无疑做出历史性的贡献,并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增强劳动者主体地位。

关 键 词:马克思 劳动 美好生活 公共性 劳动者主体地位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