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小锋[1] Luo Xiaofeng
机构地区:[1]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福建福州350108
出 处:《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38-43,共6页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流动背景下农民家庭稳定性问题的实证研究”(14BSH046)。
摘 要:以往关于农村家庭结构变动的研究较少从婚姻伦理的角度进行探讨。基于实地调研,从婚姻伦理变迁的视角分析农村家庭结构变动的原因。研究发现:其一是社会性价值的衰弱。部分农民从过去的“要脸”变为现在的“不要脸”。社会性价值的弱化减少了离婚的外在约束力。其二是本体性价值的衰弱。过去农民是为了他人(家庭和子女)而活,现在则是为了自己而活。本体性价值的衰弱减弱了农民维系婚姻的动力。其三是农民的行动取向发生了从“家庭本位”向“个体本位”的转变。个体本位的行动取向不利于婚姻关系的维系。其四是农民的消费观念也相应地从“禁欲主义”转变为“享乐主义”。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容易使农民夫妻对婚姻产生失望,进而危及婚姻的稳定。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民的婚姻伦理发生了变迁。婚姻伦理的变迁不仅减弱了农民离婚的障碍,还弱化了农民维系婚姻的动力,增强了农民走出婚姻围城的动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