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纤夫的生计与制度  被引量:1

Livelihood and System of Trackers on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欣 Wu Xin

机构地区:[1]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5 [2]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学海》2020年第5期139-145,共7页Academia Bimestri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间文献与京杭运河区域社会研究”(项目号:16AZS014);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区域史视野下的法律秩序研究”(项目号:15SFB500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纤夫是运河漕运过程中必需的牵挽人力。明清时期,因应赋役制度变化和漕粮运输需求,纤夫有三种来源,一是驿站(水驿)纤夫,属夫役之属;二是州县临时雇募纤夫;三是漕帮雇募纤夫。纤夫的管理、组织形式因来源不同而分属驿站、州县和漕帮;其工食的数量与劳作时间长短,则由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河道情况、漕运制度和经济水平来确定。漕运畅通时期,处于社会底层的纤夫群体与运河之间形成了多种关系,包括制度内的义务、经济上的依靠和治安中的动乱等。在这样的关系之中,我们对运河与区域社会关系的界定,应该脱离利弊论的功能框架,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因时因地”地进行讨论。

关 键 词:纤夫 京杭大运河 生计 制度 

分 类 号:K248[历史地理—历史学] F552.9[历史地理—中国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