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蕉[1] 熊成帅 Li Jiao;Xiong Chengshuai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暨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4
出 处:《理论学刊》2020年第5期149-159,共11页Theory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启示研究”(项目编号:15CDJ016);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40年代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历史经验和现代启示”(项目编号:16DKC03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是国民大革命的开端,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向"群众化"、努力"获得青年群众"的第一次尝试,其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对五卅运动的影响十分巨大。这场运动发起时一再受阻,正是由于青年团的宣传与动员,运动才得以席卷全国。一方面,青年团探索出的"学总—学联—学生团体"的联动机制与"共产党—青年团—国民党"的合作方式,为运动的发起和深入提供了机制保障;另一方面,团员承担了繁重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甚至牺牲了生命,才使运动扩展开去。而青年团存在的组织关系不稳定、基层工作不深入、党团关系不明晰等问题,也给学生运动造成了负面影响。事实上,正是经过了诸如五卅运动的风浪的历练,一代"新青年"才得以出现和成长,进而走上革命救国的道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