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永魁 申晓彧[1] Han Yongkui;Shen Xiaoyu
机构地区:[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太原030000
出 处:《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年第9期1144-114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基 金:山西省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基础项目(2015040)。
摘 要:病理解剖学上,血管钙化分为:静脉钙化与动脉钙化。动脉钙化(AC)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在心脏瓣膜和动脉内膜的动脉粥样硬化,与巨噬细胞、脂质及动脉平滑肌细胞有关,包括内膜钙化、中膜钙化、主动脉瓣钙化和钙化防御等;另一类是在终末期肾脏疾病或糖尿病中,由于弹性纤维矿化作用导致的动脉中膜钙化。心血管钙化是一种退化性过程,其特征在于羟基磷灰石形式的磷酸钙(Ca/P)盐在血管内膜和/或内膜层以及心脏瓣膜中积累[1]。内膜后期钙化常在动脉粥样硬化后发展,可能与冠状动脉(冠脉)缺血事件有关。相比之下,动脉中膜钙化(也称Monckeberg's钙化)则优先沿弹性纤维发展,导致血管僵硬,并利于左心室肥大,舒张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心衰)。心血管钙化是一个复杂现象,调控尚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血管/瓣膜细胞[特别是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静止型瓣膜间质细胞(VIC)和驻留成纤维细胞]是导致血管和心脏瓣膜钙化的成骨程序背后的罪魁祸首。本文主要就血管钙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 键 词:左心室肥大 舒张功能障碍 主动脉瓣钙化 血管内膜 血管钙化 心脏瓣膜 弹性纤维 病理解剖学
分 类 号:R543[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