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适留美期间新文学思想产生中的偶然性  

On the Contingency of Hu Shi's New Literary Thoughts during His Stud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景兴燕 Jing Xingyan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出  处:《理论月刊》2020年第8期139-149,共11页Theory Monthly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9TS101)。

摘  要:学界普遍认为胡适在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有其历史必然性,依据是胡适本人在《四十自述》《胡适口述自传》中的回忆性追述。然而,在新历史主义视域下,胡适本人追述所构建的“大历史”,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话语虚构和权力性的编码,这使得由历史细节构筑的“小历史”被遮蔽了。笔者在梳理胡适留美期间的思想轨迹时,发现其新文学思想不管是在康奈尔大学农科院的萌芽期,还是在康奈尔大学文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的提出期,抑或是在与众友人的辩论中明确提出“白话文”思想的明晰期,乃至“去志已决”[1](p558)、誓作白话诗的成熟期,都有一些偶然性因素出现。让偶然性发声,对于完善和深化胡适新文学思想的研究,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需的。

关 键 词:胡适留美期间 新文学思想 白话文运动 偶然性 

分 类 号:I209=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