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频率对乌鳢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秀梅[1] 高开进 夏长革[3] 赵静[1] 王桂芹[1] 

机构地区:[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2]百洋产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 [3]吉林省新立城水库管理局,吉林长春130000

出  处:《科学养鱼》2020年第9期66-68,共3页Scientific Fish Farming

基  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46)。

摘  要:乌鳢属鲈形目、鳢科,俗称黑鱼、生鱼、乌鱼等,自然条件下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水域,喜栖于水沟、池塘或水库的浅水区,因其生长快、抗病力强、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乌鳢被称为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三高”养殖品种,已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中重点推广养殖的品种之一,目前在山东、江苏、浙江及广东等地区已进行大面积养殖推广。但是在推广养殖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亦存在一些弊端。这是因为乌鳢是凶猛肉食性鱼类,尽管工厂化养殖模式下推广投喂配合饲料,但也存在高蛋白质配合饲料过量投喂的现象,极易造成水体氮磷过多排放、恶化水质现象,不仅不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产业技术体系 配合饲料 肉食性鱼类 可持续发展 体成分 现代农业 浅水区 乌鳢 

分 类 号:S965.199[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