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之哲学省思与“后真相”的再解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可佳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  处:《青年记者》2020年第27期23-24,共2页Youth Journalist

摘  要:《牛津大词典》2016年的年度词汇“后真相(post-truth)”被定义为“个人的情感诉求对于其观念的影响大于客观事实”(objective facts are less influential in shaping public opinion than emotional appeal),描述了人们对“真相”的“叛逃”.其结果往往是众说纷纭,“真相”在莫衷一是中彻底消解,也不再为公众所追求.真假莫辨、相互对立的言论充斥舆论场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据《华盛顿邮报》统计,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发表的言论中有70%是不真实或相互矛盾的①.

关 键 词:《华盛顿邮报》 舆论场 情感诉求 特朗普 哲学省思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