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毛舒婷 陈晨 张志敏(受访)[2,3,4] 李小梅(受访) 不详
机构地区:[1]不详 [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3]中华医学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 [4]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 [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 [6]本刊编辑部
出 处:《健康养生》2020年第10期26-33,共8页
摘 要: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秋气轻寒,正是可人天。其实,秋之伊始,早在8月(立秋),暑气尚在时便已到来。心细如白居易者,就发现了端倪:“七月中气后,金与火交争。一闻白雪唱,暑退清风生。碧树未摇落,寒禅始悲鸣。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确实,甫一入秋,暑气未退,燥气已迫不及待地伴随秋气登场了燥气,带走了水分,催熟了果实,浅了江湖,黄了草木。风干物燥,冷月秋霜,令人皮肤干痒、口鼻干燥、咳嗽不止、胃肠干涩,甚至肝肾亏虚—润燥成了秋季必修课。润秋燥,仅靠多喝水还不够,内外兼修全面滋润,才是赶走秋燥的根本之道。具体怎么做?本篇告诉你答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9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