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声响:当代中国声景观研究状况及其走向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东旭[1] 单月 

机构地区:[1]东北大学人文艺术高等研究院

出  处:《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第10期96-100,共5页China Book Review

基  金: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汉传佛教传统寺院声景观研究”(项目编号:51678117);中央高校繁荣创新项目“东北地区佛教艺术评价及数据库构建研究”(项目编号:N2011006)阶段性成果。

摘  要:声景观(Soundscape)这一词语是芬兰地理学家Grano J.G.于1929年首次在ReineGeographie(德语,意为纯粹的地理)一书中提出的,研究范围是以听者为中心的声环境,是人们所听到的声音,而不论人是否愿意听到。[1]加拿大作曲家和环保主义者Schafer R.M.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间,率先将声景作为艺术概念(听觉的风景),在本国开展研究,并倡导通过倾听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声环境。

关 键 词:环保主义者 声景观 艺术概念 加拿大 

分 类 号:P901[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