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系”的传承与文学记忆的韵律——《香港文学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总序  被引量:2

The Legacy of x,Collection of New-Vernacular LiteratureH and the Rhythm of Literary Memory——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ollection ofHong Kong Literature 1950-196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国球 Chen Guoqiu

机构地区:[1](中国)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

出  处:《当代文坛》2020年第6期93-103,共11页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摘  要:主持人语:本期推出的三篇论文,都堪称精彩之作。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香港所拥有的不过是经济的奇迹,在文化上依然是“沙漠之地”。但是香港学者陈国球却主持编辑了规模宏大的《香港文学大系》,一时引人注目,成为华文文学界争相谈论的话题。为什么呢?因为陈国球先生的视角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原来的本土出生——本土文化的养成转换挖掘为地区文学的空间意义,当我们跳出“乡土志”的模式,将南来北往的作家流徙看作“香港”这一独特空间所提供的文学支撑之时,我们可供讨论的“地方意义”就陡然变大了,香港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价值不是更简单而是特别丰富了。本期刊发的陈先生的大作就让我们看到了这种令人鼓舞的文学地方意识。同样,朱军先生重新阐释“南方精神”,从一般的区域风气深挖至“早期现代性”的内在品质,于是,单纯地方的意义就与中国漫长历史的意义结合在了一起,所谓“长时段”的书写打破了我们习见的短时段文学史的种种桎梏,焕发出新的光彩,相信这样的文学史观将成为未来“重写文学史”的重要参照。谢君兰的论文则继续开掘成都的现代文学资源,将几个文学群体的追求纳入到近现代新诗转换的主潮之中,观察地方资源如何改变中国历史的路径,地方与国家不再是被传输的关系,它们同时也存在这一再推动关系,这就是“地方路径”研究的新的价值。

关 键 词:香港文学 华文文学 重新阐释 香港学者 空间意义 短时段 乡土志 现代文学 

分 类 号:I20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