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晓静[1] Liu Xiaojing
机构地区:[1]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出 处:《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4-11,共8页Qilu Realm of Arts(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
基 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明清俗曲古谱编译及数据库建设”(2014GGX106007)阶段性成果;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五音戏传承调查与研究”(12BWTJ01)阶段性成果;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摘 要:明清俗曲的流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谈流变,离不开其发展史,但又不应是“史”的重复,笔者本着谈“史”不在史,重在变,论“变”找因由、重特点的思路,划分出了俗曲流变的阶段,并且理出了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曲牌,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当然,这个划分只是大致上的概说,不是绝对的一刀切。相信读者是不会钻牛角尖的。为了能清楚地认识俗曲的流变情况和特点,本文选取了【凤阳歌】做具体分析:【凤阳歌】与山东琴书,以及与此密切相关联的【孟姜女】和山东吕剧。从流变研究中可以看到由俗曲到说唱,再到戏曲的演变过程,以及它们的演变规律。这些问题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对于【孟姜女】的渊源的探讨,本文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孟姜女】来自古老的吴地山歌,与《月儿弯弯照几州》有着密切的关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