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假面艺术在动画角色表演性特征上的差异化探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哲 肖林[2]  

机构地区:[1]韩国东西大学数码内容学部,韩国釜山47011 [2]潍坊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山东潍坊262700

出  处:《戏剧之家》2020年第32期6-9,共4页Home Drama

摘  要:假面意味着假脸,原始时代的假面强调伪装性,之后主要聚焦于与意识相关的巫咒术,在戏剧中,它被赋予角色场景转换中的艺术特征。假面可以隐藏自身的本体性,并提供抵抗围绕它的社会关系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可能。在动画中借用传统假面的现象层见迭出,《大闹天宫,1964》中的孙悟空与《千与千寻,2001》中的无脸男是借用了中国京剧脸谱和日本能乐能面的表演特征,演绎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增强了动画片的生命力。为此,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动画角色假面艺术的程式化表演与隐喻;第二,日本动画角色假面艺术的表演与隐喻;第三,“虚实相生”构建动画角色表演艺术。通过研究发现,动画中所再现的脸谱和能面,基于动画的功能,创造出独特角色的个性和独具特征的表演,蕴含着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内涵。

关 键 词:动画角色 表演性特征 中国京剧脸谱 日本能乐能面 

分 类 号:J906[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