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潘冰婷 瞿跃 朱敏丽[1] 李海静[1] 杨海蔚[1] 林振浪[1] 麦菁芸[1]
机构地区:[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浙江省325027 [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科研中心,浙江省325027
出 处:《中华传染病杂志》2020年第11期735-739,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2241)。
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表现和病原体情况,为防治新生儿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收治的90例新生儿IFI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等。研究期间总住院病例数为23179例,以院内开始对高危新生儿实施真菌感染预防措施的时间为界限,将2009年7月1月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住院的患儿设为A组,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患儿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IFI发病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90例IFI患儿发病主要集中于6月至8月,共55例(61.1%)。早产儿(胎龄<37周)75例(83.3%),出生体质量<1000 g的患儿有23例(25.6%),1000~<1500 g的患儿有36例(40.0%)。23179例患儿中,A组8239例,B组14940例。IFI总发病率为0.39%(90/23179),超低出生体质量儿(<1000 g)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000~<1500 g)IFI发病率分别为5.64%(23/408)、1.99%(36/1805)。A组患儿IFI总发病率为0.72%(59/8239),高于B组的0.21%(32/14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17,P<0.01)。A组中出生体质量<1000 g的患儿IFI发病率为9.66%(17/176),高于B组的2.59%(6/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2,P=0.020)。发生IFI前的危险因素暴露包括使用广谱抗菌药物89例(98.9%)、肠外静脉营养89例(98.9%)、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74例(82.2%)、有创机械通气59例(65.6%)、有外科手术史26例(28.9%)等。IFI的临床表现不典型,74例(82.2%)表现为精神反应差,65例(72.2%)氧饱和度频繁波动,37例(41.1%)频发呼吸暂停,36例(40.0%)发热。69例(76.7%)C反应蛋白升高,32例(35.6%)发生血小板计数下降。90例IFI患儿标本共培养出92株真菌菌株,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87.0%,80/92),其中34株(37.0%)为希木龙假丝酵母菌,18株(19.6%)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0株(10.9%)为白念珠菌。经抗真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