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类新词在当代英语媒体上的传译研究  被引量:2

Exploring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Neologisms of Identity in Modern English Medi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杜海紫 DU Haizi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1

出  处:《外语研究》2020年第5期67-74,共8页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社会文化新词英译及其接受效果研究”(编号:17BYY05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国家形象视角下太极拳对外传播策略探索——基于中英媒体相关语料的对比”(编号:2017-ZZJH-552);“黄河话语在《中国日报》中的嬗变(1995—2019)”(编号:2021-ZZJH-45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新流动范式主张信息的全球流动是极其复杂的,呈现出超国土化的特征,强调对流动中权力和日益隐形的物质予以重视。本研究以24个身份类汉语新词为例,在新流动范式的指导下,采用语料库和情感分析法,研究上述新词在国外英语网络媒体流动中翻译的作用和策略以及新词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身份类汉语新词在国外英语媒体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语篇以归化式改写为主,翻译是推动信息流动的隐形之手。此外,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具有一定中国特色、呈现超国土化特征的汉语新词在英语媒体上流动能力较强;新词的意义在流动过程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新语境中的权力密切交织,权力的影响体现在语义韵、框架等文本策略之中。

关 键 词:身份类新词 新流动范式 翻译的隐形性 传播效果 流动能力 意义的流动 

分 类 号:H059[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