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习惯法与国家刑事制定法调适探析--以凉山彝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1

Analysis of the Adjustment of Yi nationality's Customary Law and National Criminal Law——Take the Liangshan Yi nationality area as an examp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雪菁[1] LI Xue-jing

机构地区:[1]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南宁530008

出  处:《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16-20,共5页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dministrative Cadre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基  金: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彝族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研究成果(2020KY56005);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19年度院级科研重点项目“东南亚国家弱势群体刑罚规制探析”研究成果(2019YJKY01)。

摘  要:凉山彝族习惯法是彝族法制的典型,彝族习惯法具有内生自觉性、持续性、高效操作性等特点、优势。在司法实践中,彝族习惯法与国家刑事制定法存在若干差异,包括背景有别、地位差距、强制力量有异。如未能科学归引彝族习惯法发展,则可能引发恶性流变、双重司法等不良后果。两者也有共通:彝族习惯法可适当弥补国家刑事制定法的不足,运作中能一定程度上互补、互相认可、采用。可见,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应以国家刑事制定法为主,民族地区的习惯法为辅,通过传承与废止、变通立法、调解制度构建、教研等,实现彝族习惯法的现代化改造,使彝族习惯法与国家刑事制定法得到有效调适。

关 键 词:彝族习惯法 国家刑事制定法 差异 协调 

分 类 号:D924[政治法律—刑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