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雪菁[1] LI Xue-jing
出 处:《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16-20,共5页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dministrative Cadre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基 金: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彝族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研究成果(2020KY56005);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19年度院级科研重点项目“东南亚国家弱势群体刑罚规制探析”研究成果(2019YJKY01)。
摘 要:凉山彝族习惯法是彝族法制的典型,彝族习惯法具有内生自觉性、持续性、高效操作性等特点、优势。在司法实践中,彝族习惯法与国家刑事制定法存在若干差异,包括背景有别、地位差距、强制力量有异。如未能科学归引彝族习惯法发展,则可能引发恶性流变、双重司法等不良后果。两者也有共通:彝族习惯法可适当弥补国家刑事制定法的不足,运作中能一定程度上互补、互相认可、采用。可见,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应以国家刑事制定法为主,民族地区的习惯法为辅,通过传承与废止、变通立法、调解制度构建、教研等,实现彝族习惯法的现代化改造,使彝族习惯法与国家刑事制定法得到有效调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