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廖文琴
机构地区:[1]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 处:《参花(上)》2020年第12期43-44,共2页
摘 要:高棅,字彦恢,仕明后更名廷礼,别号漫士,福建长乐人,明代诗文家,闽中十子之一。其所选编《唐诗品汇》《唐诗正声》两个本子透露的唐诗创作观对整个明代的诗歌创作甚至明以后的唐诗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赞"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对高棅的研究,大多也聚焦于他的诗学理论上,而诗歌创作方面的则较少。高棅的诗歌创作成就比起他的诗学理论来说确实较为平凡,但并非没有价值,从其诗歌中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及生活的时代背景,也可以从中验证他对自己支持的诗学理论的应用,同样值得研究。高棅的诗歌创作贴合他的诗学理论,非常明显地体现出对盛唐诗歌追随模仿的特征,车大任《卢子明诗序》称赞他的诗歌"神韵超然,盖其时风气醇厚,直取唐音而追配之矣。"其诗歌创作以进入翰林为界限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入京前所写大量诗歌,大多描述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入翰林以后,多作应酬诗文,后代学者普遍认为前期诗歌更优,现试图对其前后期诗歌做比较研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