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淑琴[1]
机构地区:[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职业技术学校,新疆五家渠市831300
出 处:《安徽教育科研》2020年第22期22-23,共2页
摘 要:《七哀诗》是于汉末才出现的新兴题材,在目前已知的《七哀诗》作品中,汉代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七哀诗》出现最早。《七哀诗》照应了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与宫廷的朝歌夜弦、富丽堂皇不同,民众的生活是具有烟火气息的。从汉代的王粲,到晋代的张载,再到唐代的夫妇,《七哀诗》的形式在不断地变化,内容和水平也在不断更新。《七哀诗》的成就在文学界是不容小觑的,它有着客观的记录,也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本文通过分析《七哀诗》的具体作品,探讨这类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