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永飞[1] 郑海澜[1] 黄丹江[1] 张国华[1]
出 处:《浙江实用医学》2020年第3期226-229,共4页Zhejiang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与胸部CT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日-2月20日20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资料。结果 16例有发热,其中5例伴咳嗽,3例乏力,1例无症状。18例有明确流行病学病史。20例入院时均诊断为普通型COVID-19,其中2例老年患者入院后进展为重型COVID-19。胸部CT表现为胸膜下斑片状、节段样磨玻璃影16例,11例伴实变影,并向全肺蔓延。16例病灶伴增粗血管穿行,14例有支气管充气征,9例伴条索影,8例有"铺路石征",4例有胸膜下线影,3例有"晕征"。初诊CT显示,18例普通型患者肺部病灶范围相对较小,位于胸膜下;2例转重型患者其肺部病灶范围较大,累及远离胸膜面的肺组织。结论 COVID-19早期CT病变显示局限,分布于两肺胸膜下,呈斑片状、节段性磨玻璃影,可伴实变影、小叶间隔增厚,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进展期CT表现可见病灶增多、范围扩大,累及多个肺叶,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重症期CT见双肺弥漫性病变,少数呈"白肺"表现,以实变影为主。消散期病变逐渐吸收好转,多可见纤维条索灶残留,总体而言其病灶呈多灶性、多样的动态变化。流行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与CT表现可对COVID-19做出初步诊断,是对核酸金标准的有效补充;此外,普通型COVID-19的初诊CT表现对疾病转归有提示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