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牧
机构地区:[1]广西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2]广西大学文学院,531000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10期134-147,共14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大众’演变研究(1898—1937)”(17BZW18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以现实主义创作回应社会问题,为近年来的石一枫赢得了很大的文学声誉,而《心灵外史》也因此备受关注。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信仰危机被视为这篇小说的主题而得到充分阐释,但却鲜有注意到它在揭示社会问题时如何受限于社会学意义上的观念共识。人物形象的观念化是由“问题小说”的叙事伦理所决定的,而将底层民众的善念当作“盲信”的根由,无疑是强调信仰危机的社会指向,但其中对当代中国“盲信史”的戏剧化呈现,却将1980年代建构起来的反思话语作为前置观念,并倚重于既有的历史叙述、文学观念、新闻报道等文本化知识。像这样的“文本性态度”,也是“社会问题小说”中的普遍性问题,以石一枫的《心灵外史》为中心的探讨,或对重建小说的社会关怀提供有益的启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