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季念[1] 季水河[1] Ji Nian;Ji Shuihe
机构地区:[1]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54-61,共8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1AZD04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生期。其主要标志是以唯物史观为文学批评的指导思想,以阶级观念为文学批评的主要范畴,以人民大众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指向。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促进了中国文学批评思维方式的转变,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变革,拓展了中国文学批评资源的空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发生期的基本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的碎片化、争鸣态度的非理性以及与文学实践的远距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