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2]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00
出 处:《江淮论坛》2020年第5期30-36,共7页Jiang-huai Tribune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项目“比较视野下深圳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研究”(GD20SQ33)。
摘 要:经济特区作为我国社会改革的突破口,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科技人才的集聚效应在其突破和转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积极有效的科技人才政策发挥了聚天下英才的作用。可以说,经济特区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产业转型和战略升级史,也是一部科技人才政策的创新史。深圳作为我国经济特区的排头兵,不辱使命,形成了科技创新的“深圳模式”和经济发展的“深圳奇迹”。深圳的科技人才政策经历了由单一到多元的演进过程,通过不断优化升级和发挥引领作用,使得深圳从科技人才洼地成功转型为创新创意之都。但面对国家自主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国内外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深圳经济特区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对此,本文以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深圳市层面发布的科技人才政策为研究样本,对其演进的历史轨迹、发文主体、政策工具及适用目标进行多维度解析,据此进行阶段性评述,提出现阶段深圳科技人才政策需要进一步提升优化的对策建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