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改革与战略》2020年第11期44-51,共8页Reformation & Strateg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欧洲左翼政党价值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19YJC710063);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博士基金项目“当代欧洲左翼政党价值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研究”(2018BS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当代欧洲左翼政党价值观教育研究”(SWU1809718);重庆市教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研究阐释专项课题“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9SKZDX02)。
摘 要:当今传统工业劳动逐渐转型为以资本增殖为前提,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支撑,以及以"非物质"劳动、数据信息生产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数字劳动。随着劳动范式的转型,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出现了复杂变化,但资本与劳动的本质关系没有改变,劳资关系依然是洞悉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生产本性的历史生成前提。数字劳动是资本与劳动相互建构下的副产品,以更加隐匿的方式被卷入资本自我增殖的逻辑中,并且数字劳动时间的弹性化特征以及数字劳动空间的非地域化特征使资本扩大了攫取剩余价值的范围。唯有立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关于资本与劳动关系的分析视域,才能真正洞悉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生产本性,从而为解决当前数字劳动领域中的劳资矛盾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分 类 号:F01[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