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开举[1]
机构地区:[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420
出 处:《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第6期44-49,共6页Social Science Journal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9年重点项目。
摘 要:发话人或作者受其认知到的社会历史文化、客观世界、情景要素、个人意图的影响发出话语或文本,其中直接的字面意义根据词汇、语法、文法容易得到较为一致且可证伪的阐释结果;审美、伦理道德教化意义则随着阐释者所处时代的不同而见仁见智,宜从哲学、思想史、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运用知识考古的方法析出阐释的依据;作者意图最具个性化特征,随着作者生活阅历而变迁,对此,在阐释端往往莫衷一是,成为阐释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性课题,也是当下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阐释者要依据文本提供的期待作者与阐释者互明的语境线索,找出作者在文本创作时最佳关联性的语境要素,从而求得最佳阐释,即符合作者意图的阐释。这是避免强制阐释、追求公共阐释的路径,也是对阐释的有限性和无限性做出的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探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18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