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分解的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浩 

机构地区:[1]晋中学院经济管理系,山西晋中030619

出  处:《吕梁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69-72,共4页Journal of Lyuiang University

摘  要:将2007、2012和2017年投入产出表进一步处理后,通过IO-SDA模型将碳排放量分解为能源强度效应、里昂惕夫技术效应、最终需求结构效应和最终需求总量效应四个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能源强度效应呈现出显著的负效应,是促进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里昂惕夫技术效应和最终需求总量效应表现为正效应,而且最终需求总量效应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最终需求结构效应的影响不太显著。此外,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结果表明:金属冶炼及压延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煤炭采选业和石油天然气采选业等行业是高耗能产业,但基础性行业的地位使得只能从技术进步方面制定节能政策;非金属矿和其他采选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及其他制造业、水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可以在保障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减少这些行业的比例;众多服务业部门和高精尖制造业是应该着重培育的产业部门。

关 键 词:碳排放 IO-SDA模型 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 

分 类 号:F062.1[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