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无 洪涛[5] 张亚卓[6] 李储忠[6] 桂松柏[7] 唐斌[8]
机构地区:[1]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 [2]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 [3]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 [4]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 [5]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330006 [6]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70 [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8]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 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年第11期1081-1087,共7页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摘 要:一、背景自1992年,Jankowski等口首次报道神经内镜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以来.神经内镜经鼻颅底外科技术日臻成熟,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处理病变的种类日益增多,但术后脑脊液漏始终是制约神经内镜经鼻颅底外科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处理颅底脑膜瘤、颅咽管瘤等硬膜下肿瘤时,术中颅底硬膜和骨质缺损较大,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对颅底重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扩大的临床需求推动了颅底重建技术的进步,多种新型修补材料与修补技术相继应用于临床。2006年,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Hadad-Bass-agasteguy黏膜瓣)的应用2,使神经内镜经鼻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明显下降[3-7]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