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董迎春[1] 庞代江 Dong Yingchun;Pang Daijiang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9期154-158,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空间批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12CZW001);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CSW2019128);“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建设经费资助项目(2019CXYB17)。
摘 要:诗歌的传播与媒介的变迁紧密相关,新媒介的出现使诗歌的传播与创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诗歌的发展在某种程度而言是与媒介相互选择的结果。新媒介拉近了诗歌与大众的距离,但诗歌传播中出现的消费化和娱乐化趋势造成了诗意的减损。当下诗歌写作的反讽现象是虚无主义的文化倾向在当代诗歌书写的投射。因此,媒介时代的诗歌书写需要诗人超越反讽话语,以通感书写建构诗歌的诗性空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