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社会学本土化:伪问题抑或超越  

Localizing Chinese Sociology in the New Era:Pseudo-question or Transcenden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朝银[1] 邓安萌 He Chaoyin;Deng Anmeng

机构地区:[1]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出  处:《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54-60,共7页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SH074);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7B052)。

摘  要:21世纪前,当国力、学术弱时,学界对中国社会学的引入—应用—本土化的路径并没有提出质疑;进入21世纪,面对国力变强、学术依然弱的状况,学界对“何谓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界定出现了分歧。一些学者认为自卑—自我防御的“民族主义”推动的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虚假问题”,而基于“学术内在逻辑”的才是“真问题”;另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不仅是“学术内在逻辑”,而且是“学术话语权”问题。这是“认识论/方法论”与“本体论”之争。进入新时代,类似争论仍在继续,如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伪问题”与“超越本土化:新时代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之争。前者体现“认识论/方法论”与“本体论”是对立的;后者体现两者是统一的。当前,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愈发与“意识形态”“国家战略”有关,且有自信—自主创新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倾向。

关 键 词:中国社会学 本土化 伪问题 超越本土化 新时代 

分 类 号:C91-06[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