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民意与民心:西式选举合法性迷思破解与中国话语的重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沈承诚[1,2,3]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 [2]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3]苏州大学江苏高校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出  处:《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111-122,共12页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全国百强县主政官员个体特征、行动策略与行动绩效研究”(18BZZ070);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百位优秀县委书记个体特征、行动策略与行动绩效研究”(16ZCC001);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江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BRA2020058)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民调这种“被认定的真理”已经成为西方政府政治合法性,以及实现选举政治共识的技术保证,选举政治的主角(竞选人)时刻被民调所牵引,相应进行形象、议题和观点的相适调整。事实上,民调并不是民意的简单呈现,它是操纵性模拟的结果,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民意。而且自媒体时代,由社会个体的碎片化意见整合而成的民意既易成型也易变化。瞬变的民意结合多型民调技术使西方选举政治聚焦于纷杂的表象问题治理,日益丧失对现实政治、经济和社会深层次问题的折射功能。选举周期内的短期绩效可视化治理成为竞选人基本的治国方略,行为表征是选举期的福利承诺加码以及当选后的自食其言和对承诺置若罔闻。民心,即人心向背,它是中国传统政治对政治合法性阐释的核心概念,相较民意更为长久和稳固,成型不易,瞬变亦难。西方对中国政治合法性的批判主要借助西方选举政治盛行的民调和民意,而对作为中国政治合法性来源的民心缺乏学理和实践上的认知。民心指引下的中国政治合法性所规约的治国方略就是国泰民安、长治久安。新时代的中国,执政党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精准研判和落实解决就是顺民心之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新时代的“国泰民安”和“长治久安”。

关 键 词:民调 民意 民心 政治合法性 原生性民主 中国话语 

分 类 号:D621.4[政治法律—政治学] D034.4[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