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吕虹[1]
机构地区:[1]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济南250103
出 处:《科学社会主义》2020年第5期119-126,共8页Scientific Socialism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20BDJ03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可分为个体性腐败和群体性腐败两种类型,其发生机制各具特点。个体性腐败发生机制依据"需求——目标——行为"模式,可分为认知阶段、需求阶段、目标阶段和用权阶段。群体性腐败发生机制主要体现为"圈子化"路径。因此,防治个体性腐败必须完善追责问责机制与激励机制,规范权力的认知和使用,增强领导干部"免疫力";防治群体性腐败必须以积极的党内政治文化消弭"政治圈子",以良好的社会文化打破"利益圈子",以有针对性的制度遏制"圈子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16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