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燕[1] Yan Ding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法学院
出 处:《中国法律评论》2020年第6期34-44,共11页China Law Review
摘 要:受破产惩戒理念的影响,余债不免规定加剧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债务人在宪法上的生存权及人格尊严无法得到保障。现代各国破产法纷纷确立了免责制度,但却面临该制度本身合宪性与否的质疑。综观各国政策之考量,免责制度可以促使债务人“全新开始”,实现经济康复,保障债务人在宪法上的生存权,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各国在“许可免责”抑或“自动免责”、“直接免责”抑或“非直接免责”、“免责”与“免责例外”等方面的制度选择与规则设计,无不体现了合宪性语境下破产免责制度的立法趋势。基于解释论视角,法院在个案中运用司法裁量权予以诠释时,应对“免责”作扩张解释、对“免责例外”作限缩解释,从而实现免责制度的合宪性功能与价值。
关 键 词:合宪性 免责制度 立法趋势 扩张解释 生存权 司法裁量权 规则设计 人格尊严
分 类 号:D922.291.92[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D921[政治法律—法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