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唐嘉[1]
机构地区:[1]中国艺术研究院
出 处:《中国佛学》2020年第2期82-99,共18页The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项目编号:14ZDB003)的成果之一。
摘 要:“功德”观念是中国佛教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修功德作为修行实践,包括下化众生、上求佛道过程中的种种善行,将佛教信仰者对人生、道德、信仰、轮回、彼岸、解脱的思考,对善恶、好坏、损益的区分,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宇宙关系的回应统一在做功德的行动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功德”与“福报”相联系,积累功德、增益福报成为多数佛教信仰者宗教实践的动机、方式和目的,保证了宗教旨归、道德预期的实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经译词“功德”吸收了中国传统“功”“德”的意义,与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理想相呼应,增进了时人对于佛教的认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1.16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