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繁难的时代特征与结论推演的逻辑偏误研究  

On Logical Bias against Chinese Character’s Complexity and Difficul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晓明[1] 刘晓玥 LIU Xiao-ming;LIU Xiao-yue

机构地区:[1]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2]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出  处:《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106-109,共4页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社会时局(1892-1949)与文字改革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2017002115);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字改革的评价体系与学科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19YY001)。

摘  要:汉字繁难是中国文字拼音化改革的原初动因,是贯穿系列运动始末的核心理论支撑。汉字繁难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各有侧重的不同内涵,清朝末年被视为祸国殃民的"致弱之基";民国期间被看作"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的顽劣痼疾;新中国初期成为"文字发展三阶段论"中迂腐落后的过渡状态;改革开放时期成为断然无法接轨世界而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汉字繁难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暴露了结论推演过程中的武断依据与偏误逻辑,严重影响到相应论断的科学性与可信性。

关 键 词:汉字 繁难 时代性 偏差性 

分 类 号:I106.4[文学—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