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光
出 处:《电影文学》2020年第23期141-146,共6页Movie Literature
摘 要:从1937年马徐维邦导演的以“恐怖元素”主打的《夜半歌声》搬上中国银幕开始,该片先后经历了1962年袁秋枫导演、1985年杨延晋导演、1995年于仁泰导演执导的四个不同版本。四个版本从20世纪30年代的“白话现代主义”运动开始,在中国电影史不同的历史节点上呈现出不同的现代视听变革,同时亦构成对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思考与困惑。由《夜半歌声》呈现出的现代性延展,不仅勾勒出中国电影现代性发展的复杂变化,而且搭建出中国现代主义电影匮乏背后的情感与思辨之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3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