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对德意传教士的控制政策与地方实践  被引量:4

The Chinese Policy to Control German Missionaries and the Its Local Implementation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卫华[1] Yang Weihua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历史系

出  处:《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6期88-105,共18页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摘  要:抗战爆发,中国与德意关系恶化,如何管控在华七八百名德意传教士成为问题。中国朝野特别是地方军政当局,担心其充当日本间谍,导致通敌嫌疑案频发,德意抗议不断。为军事考量,地方军政当局多倾向强硬。但宣战前国民政府为避免外交纠纷,把德意推向日本,对其秘密监视,未采取强硬措施。这为宣战后控制政策的出台提供了铺垫,国民政府为顾及国际惯例和中梵(蒂冈)关系,除出台不同于普通敌侨的差别化政策,还一步步使原本宽大中相对强硬的政策渐趋温和。而在政策走向实践后,各省执行宽严不一,教会中外神职又以中梵建交等为由频繁插手地方事务,同时也受各地战争态势、地方教会生态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这种多元博弈的格局导致中央政策在地方实践中走样变形,呈现较大的省级差异,彰显出地方实践的复杂性。

关 键 词:传教士 间谍 国民政府 中德关系 中意关系 天主教会 

分 类 号:D693[政治法律—政治学] D829[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65[历史地理—历史学] B979[历史地理—中国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