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北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大队,燕郊065201 [2]河北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燕郊065201
出 处:《新疆有色金属》2020年第6期5-10,共6页
摘 要:洛阳盆地一带地质构造复杂,但至今在一些地层认识及洛阳盆地的构造演变方面,仍未准确认识,分歧较大,影响及减弱了地质工作在生产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及其地质信息的交流对比。通过综合运用邻区新构造活动对比法、地层岩性横向沉积对比法、地史中重要事件广泛影响性、地质构造运动机理新认识等方法技术,结合已有资料,探讨了新生代以来洛阳盆地的构造演变问题。形成认识如下:洛阳盆地的构造变迁始于中元古代初,经历王屋山、燕山、喜马拉雅等构造旋迴改造,于白垩纪末-古近纪,形成了早期的洛阳断陷盆地以及红色碎屑岩及含煤碎屑岩沉积建造。进入新生代,先继续沉积了新近系棕红、紫红色河湖相陆源碎屑岩地层(N)。上新世末-第四纪早更新世初,伴随中国西部隆升、东部沉陷的大构造变动下,区内新、老断裂相继发育、活动,并受华北断坳陷下沉影响,产生了新的小范围断块沉陷,形成新生代晚期的洛阳断陷盆地。该盆地主体近东西向展布,盆底略有起伏,后继续整体接受下降沉积,发育了伊、洛河冲洪积平原及冲、洪积相地层。而盆地四周则以差异化抬升剥蚀为主,其中,在较强烈上升的中低山一带,剥蚀存留前新生代各类坚硬岩层;在缓慢上升的红土丘陵及黄土丘陵、台塬一带,剥蚀存留或沉降形成了古近系、新近系湖冲积地层以及中、晚更新统风积黄土地层和其下部的古近系、新近系湖冲积地层等。
关 键 词:断陷盆地 新生代沉积 地层年龄 地质环境 构造旋回
分 类 号:P548[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8.17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