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κB、sCAM-1、ET-1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夹闭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立斌 贺红艳[2] 武文兴 唐阔海 

机构地区:[1]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066300 [2]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066600 [3]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中医院外科,066300

出  处:《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年第6期637-640,共4页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基  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20190190)

摘  要: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CAM-1)、血清内皮素-1(ET-1)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是否出现脑血管痉挛分为血管痉挛组(26例),无血管痉挛组(50例)。采用非放射性凝胶迁移试剂盒测定NF-κB;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sCAM-1与ET-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F-κB、sCAM-1、ET-1水平的变化情况。ROC曲线分析NF-κB、s CAM-1、ET-1对aSAH患者治疗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结果血管痉挛组与无血管痉挛组治疗前NF-κB、sCAM-1、ET-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NF-κB、s CAM-1、ET-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血管痉挛组的NF-κB、s CAM-1、ET-1水平均显著低于无血管痉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50、2.388、10.631,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T-1水平在预测aSAH患者预后的AUC(0.948)明显大于NF-kB与sCAM-1的AUC(0.764与0.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T-1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为92.60%与88.30%,显著高于NF-κB与sCAM-1的特异度与敏感度(79.80%与67.80%;74.30%与6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SAH患者ET-1水平变化情况,可以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预后不良患者。

关 键 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核转录因子KB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清内皮素-1 

分 类 号:R651.12[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