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永华[1]
出 处:《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248-256,共9页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摘 要:铠甲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战备物资,历来受到封建王朝的高度重视,这种重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取各种手段促进、提高甲胄制造的质量、技术;二是实行严厉的管理制度,禁止民间收藏、拥有。因此我国虽有四千余年的铠甲历史,但至今除了清代有少量实物作为文物被收藏保存下来,其余各朝代的这类物品即使在博物馆里也极少见到,就是能够见到的也多为墓中出土、经过修复的残损原物或复原展品,完全能呈现原来面目的甲胄,在元代之前的几乎没有。这种现象与铠甲的悠久历史很不相称,也给这一领域的研究带来重重困难。本研究根据目前掌握的各种资料,结合古代战争的发展形式,多角度探讨古代甲胄的形制、类型,并围绕甲胄的制造、装饰等技术手段描述、揭示中国铠甲的历代形象,让读者通过这冰山一角窥见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达到抛砖引玉、推动这项学术研究深入进行的目的。
分 类 号:K875[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