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性或下行性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对髌骨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杜国栋 裴保安[1] 吴立生[1] 张存华[1] 訾金花 贾庆运 

机构地区:[1]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山东临沂276000

出  处:《实用骨科杂志》2020年第12期1097-1102,共6页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摘  要:目的观察上行性或下行性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对髌骨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1例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有效随访77例,男36例,女41例;年龄45~70岁,平均(59.4±10.5)岁;上行性截骨51例,下行性截骨26例。手术前后标准全长X线片测量下肢力线参数,采用Miniaci法计算膝内翻畸形矫正度数,采用Insall-Salvati指数(Insall-Salvati index,ISI)、Caton-Deschamp指数(Caton-Deschamp index,CDI)及Blackburne-Peel指数(Blackburne-Peel index,BPI)3种方法测量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1、3、6、12个月髌骨高度变化。结果77例患者中上行性截骨51例,平均内翻矫正度数为(10.43±2.67)°;下行性截骨26例,平均内翻矫正度数为(11.16±2.80)°。术后6个月时,上行性截骨的髌骨高度下降约8.1%(CDI法),采用ISI法测量有2例髌骨高度明显降低(髌骨高度降低10%即为髌骨高度明显降低),CDI、BPI法测量有10例髌骨高度明显降低;下行性截骨的髌骨高度下降约4.5%(CDI法),采用ISI、CDI、BPI三种测量方法髌骨高度均无明显降低。内翻矫正10°及以下的上行性截骨22例,髌骨高度下降6.9%(CDI法),ISI法测量无髌骨高度明显降低,CDI、BPI法测量有1例髌骨高度明显降低;内翻矫正10°以上的上行性截骨29例,髌骨高度下降10.4%(CDI法)。ISI法测量有2例髌骨高度明显降低,CDI、BPI法测量有9例髌骨高度明显降低。结论上行性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后髌骨高度明显降低的发生率与内翻矫正度数相关;下行性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对髌骨高度无明显影响;术前存在低位髌骨或内翻矫正度数较大时可考虑下行性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

关 键 词:胫骨高位截骨 髌骨高度 膝内翻 上行性 下行性 

分 类 号:R687.31[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