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登科[1] Xie Dengke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法学院,长春130012
出 处:《知与行》2020年第5期58-64,共7页Cognition and Practice
基 金: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刑事证据理论体系研究”;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吉林省环境犯罪治理的困境与出路”(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641号);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附条件不起诉实证研究”(2016QY025)。
摘 要:在环境犯罪中设置和适用罚金刑,既可以通过财产赎罪来实现对遭受污染环境的有效修复,也可以剥夺犯罪分子在环境犯罪中的财产收益,从而实现对环境犯罪的有效威慑与预防。在我国东北三省司法实践中,污染环境罪罚金刑适用方式存在"并处为主、单处极少"的现象。污染环境罪中罚金刑的广泛并处,可能会阻碍罚金刑适用目的有效实现,影响其实际执行率,降低对环境犯罪的治理力度。环境犯罪中罚金刑适用也存在数额整体偏低、结构失衡的问题。这既包括罚金刑适用的内部结构性失衡,也包括外部结构性失衡。污染环境罪中罚金刑的内部结构性失衡主要体现为犯罪与刑罚、刑罚与刑罚之间的失衡;外部结构性失衡主要体现为罚金数额与被告人因环境犯罪所获利益、造成损失、行政罚款等数额相比存在比例失衡。因此,有必要优化罚金刑适用方式,实现环境犯罪治理的宽严相济;提高罚金刑适用数额,实现环境犯罪治理协调化;建立罚金刑易科制度,增强环境犯罪治理的权威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