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增根[1,2,3] 李明珠 汪金兰 陶燕铎[1,2,3] 岳会兰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 [2]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 [3]青海省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 [4]安徽省旌德县农业农村水利局,旌德242600
出 处:《青海科技》2020年第6期31-38,共8页Qi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青海省科技合作专项(2018-HZ-805);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9-ZJ-7082);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A类学者项目(2019)。
摘 要:采用查阅文献、标本资料结合走访调研、实地调查、样地调查等方法对分布在青海省的藏药熏倒牛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并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利用HPLC方法测定了熏倒牛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并比较了不同产地熏倒牛药材主要化学成分差异。结果表明,在青海省熏倒牛主要分布于西宁市、海东市、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杂草荒坡、田边、沙石地、河滩地等地区,而海东市和黄南州野生资源分布面积均超过2.0万亩,但部分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严重下降。在化学成分研究方面,从熏倒牛药材中分离得到19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化合物C1(伞形花内酯)、C2(伞形花内酯-7-O-β-D-葡萄糖苷)、C1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和C14(2-(3’,4’-dihydroxyphenyl)-1,3-benzodioxole-5-aldehyde)为该植物的主要成分,C2和C14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而C14在熏倒牛地上部分中含量高达3.748mg/g(麦秀林场),C1和C2含量则在根部中分别高达1.322mg/g和0.394mg/g(西宁火烧沟)。本研究将为熏倒牛药材的质量标准制定、资源品质评价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2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