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实用医技杂志》2020年第11期1481-1483,共3页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
摘 要:产后尿失禁是因分娩时,胎儿先露部分对盆底韧带以及肌肉的过度扩张,进而使得膀胱底及上2/3尿道的组织松弛所致[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政策开放,产后尿失禁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不仅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也使部分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2]。因此,给予产后尿失禁患者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成为临床研究重点及难点。目前临床治疗产后尿失禁主要手段包括盆底肌电刺激、盆底肌康复训练等,其中盆底肌康复训练可通过患者有意识地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增强其肌肉力量,增加膀胱尿容量,进而提高患者尿排泄的控制能力[3]。但其单独应用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效果不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盆底肌电刺激是通过不同强度电流刺激盆底肌肉及神经,可改变患者盆底神经反射能力,加强肌肉缩张力[4]。本研究表示,将盆底肌康复训练与盆底肌电刺激联合应用于产后尿失禁的预防中效果较好,但目前结论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对产后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防治效果进行综述,以为临床提供新型治疗思路,现报告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4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