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静[1,2] 冯国华[1] 易媛[1] 刘东涛 刘静[1] 刘立伟 马红勃
机构地区:[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21 [2]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出 处:《农业科技通讯》2021年第1期43-47,共5页
基 金:徐州市重点研发(现代农业)计划(KC18124);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CARS-03);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BE2016312);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摘 要:为明确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徐麦2023’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播期为主区,设10月10日、10月25日、11月9日3个水平;以播量为裂区,设每亩播量7.5 kg、12.5 kg、17.5 kg 3个水平,以追肥方式为小裂区,设返青期追施缓释肥(A1)、拔节期追施尿素(A2)两个水平,缓释肥为活性腐殖酸复合肥料N、P2O5、K2O占比为15%、15%、15%,研究了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对徐麦202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LAI、干物质积累量、高峰苗及茎蘖成穗率及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三因素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LAI、干物质积累量、高峰苗及茎蘖成穗率及收获指数均产生显著影响。本试验中产量随播量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孕穗期LAImax、高峰苗、茎蘖成穗率和收获指数(HI)均随之递增,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后减。播期为10月25日、播量为17.5 kg/亩、拔节期追施尿素的条件下产量最高;10月25日播种的孕穗期LAImax、茎蘖成穗率最高;在11月9日播种、播量17.5 kg/亩、返青期追施缓释肥处理的HI最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