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文 Liu Wen
机构地区:[1]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疆伊宁8350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0年第23期6-13,共8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编号:XJZJKT-2019Y09)。
摘 要:在旅游反贫困效应中,贫困人群感知最为明显的是经济效应。在经济效应方面,大部分研究成果认为旅游发展可以反贫困,经济效应较为显著,但经济效应较为集中于宏观经济,在微观的贫困人群获益上,效应不显著或处于难以测度阶段。在环境效应方面,旅游发展既可以保护和保持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但也会造成生态退化,掉入自然资源脆弱下的“贫困陷阱”,甚至危及当地贫困人群生计。在社会文化效应方面,原生态社会文化的保有是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但贫困人口对于发展现代文化的渴求,又使之成为难解的矛盾体;同时,旅游开发带来的阶层化、压力性事件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解了旅游反贫困的正面效应。在旅游反贫困对象方面,国内外都指向了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均认同核心目标应瞄准贫困人口,但对于贫困人群参与旅游的态度、能力、行为等,政府、专家、贫困人群则各有忧虑;关于贫困人口在参与旅游的态度、期盼效益,不同特征下的人群也有不同考虑和相应行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