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茂林 GUO Mao-lin
机构地区:[1]洛阳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放射科,河南洛阳471031
出 处:《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年第11期76-80,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Coloproct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271537)。
摘 要:肛瘘争议颇多。1934年Milligan和Morgan[1]认同古代的伤口论,即肛瘘源自黏膜与皮肤伤口感染(图1A)。1954年Eisenhammer[2]认同现代的肛腺论,即肛瘘来自隐窝肛腺感染;提出脓瘘被肌肉限制在不同的间隙,失败的脓瘘手术引起了脓瘘的蔓延(图1B)。1958年Morgan和Thompson[3]认为联合纵肌是括约肌间间隙(ISS)脓肿的蔓延路径(图1C)。1976年Parks[4]认为隐窝肛腺感染造成了括约肌间瘘、经括约肌瘘、括约肌上瘘,皮肤伤口感染造成了括约肌外瘘(图1D)。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