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文化产权交易所建立的可行性及发展模式的探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彦辰[1] 郭晓雨 

机构地区:[1]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出  处:《全国流通经济》2020年第29期79-81,共3页China Circulation Economy

基  金:2018年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京津冀文化产业金融生态模式构建研究(201811420001)。

摘  要:文化是雄安新区的立区之魂。建设雄安新区文化产权交易所,对于促进雄安新区发展、奠定雄安新区城市地位、搞活京津冀文化产业、带动文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文化产业的发展、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以及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新区成立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必要性,之后分析了沪深两地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启示,对雄安新区文化产权交易所建立的模式提出假设,明确雄安文交所应立足于红色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的重要融资平台与文化产权市场"交易中心"三个方面,将文化产权交易与资源保护、产业转型挂钩,打造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的重要融资平台。

关 键 词:雄安新区 文化产权交易所 文化金融专营机构 

分 类 号:F832.5[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