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430079 [2]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出 处:《史林》2020年第6期1-13,216,F0003,共15页Historical Review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海内外江汉关档案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18JZD026)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海关史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盛极一时,今天的海关史研究,大有卷土重来之势,这个重来的声势不仅在于更多资料被发掘,组织更多的国际研讨会和工作坊,更在于研究者推出了更多的海关史研究成果。能够让海关史再受注目的原因很简单:海关与近代中国的海洋、科技、天象与水文、社会经济、商品市场、日常生活以及海关洋员在华的汉学活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在过去的10年里,海关文献经整理、编辑、翻译、出版,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如何从这些资料发掘新的研究路向,早已成为海内外学界关心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讨论不同类型海关资料的发掘,如何推动我们去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开拓更大的海关史研究空间。The present paper aspires to set up a new framework of the history of Customs from three intra-and inter-related historical circulations,namely,the meteorological-maritime circulation,the economy-market circulation;and the social life-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circulation,all of which were derived and re-arranged from the wide rang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the Customs.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2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