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腰椎后凸术后椎旁肌肉功能变化的sEMG分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易向东 刘旭[2] 赵光辉 陈小龙 

机构地区:[1]太和县中医院骨一科,安徽太和236600 [2]太和县中医院骨二科,安徽太和236600

出  处:《颈腰痛杂志》2021年第1期106-108,共3页The Journal of Cervicodynia and Lumbodynia

基  金:昆山市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编号:KS1416)。

摘  要: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后凸畸形(degenerative lumbar kyphosis,DLK)术后椎旁肌肉功能的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变化。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24例DLK患者,均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年龄、性别配对的24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手术前、术后3个月时,按静息状态、伸展躯干状态进行sEMG分析,记录椎旁肌平均肌电值(average EMG,AEMG),抬物保持状态下进行sEMG分析,记录平均功率频率斜率(mean power frequency slope,MPF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的静息状态AEMG显著低于术前,且两个时间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伸展躯干状态AEMG显著高于术前,但两个时间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抬物保持状态MPFs显著低于术前,但两个时间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K患者术前静息状态下椎旁肌肉异常激活,伸展时活动能力降低,抬物保持时抗疲劳能力下降,手术够改善椎旁肌肌做功效率以及抗疲劳性,但与正常状态有一定差距。

关 键 词:退行性腰椎后凸 椎旁肌肉功能 表面肌电信号 

分 类 号:R337.5[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R687.3[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