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利敏[1] Zhou Limin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出 处:《人文杂志》2021年第1期102-109,共8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灾害治理研究”(19ASH009)。
摘 要:从“原生—次生—衍生”灾害链条来看,单一灾害容易演化为复合型灾害,社交媒体大数据既能应付单一灾害治理需求,又能满足复合型灾害治理巨大挑战。就“全生命—全过程”而言,社交媒体大数据能在灾害治理所有阶段提供重要帮助,但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阶段。就“特征—功能”而言,社交媒体具有集体性、连通性、完整性、清晰性和协作性等五个主要特征,同时具有信息共享、态势感知、谣言控制、重新连接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就“信息—传播”而言,灾害治理成功与否通常取决于有效的信息传播,社交媒体为灾害治理提供了信息来源变革。就“管理—治理”而言,与其试图说服民众适应政府信息沟通方式,不如政府适应民众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沟通的方式。就“传感器—民众参与”而言,民众作为灾害现场的第一批传感器,越早确定与支持民众作为第一响应者,就越能提高灾害治理效率。就“局限—陷阱”而言,并不是每个人都使用社交媒体,它可能加剧离线社会的不平等。研究最后强调政府与民众广泛理解、认同与接受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非技术层面研究与推广同等重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03.40